新闻中心
NEWS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对话大咖|张文宏教授、郭清教授谈健康管理与免疫力

对话大咖|张文宏教授、郭清教授谈健康管理与免疫力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普锐生物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0-10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对话大咖|张文宏教授、郭清教授谈健康管理与免疫力

【概要描述】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普锐生物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0-10
  • 访问量:0
详情

 

「免疫大咖说

张文宏教授、郭清教授谈健康管理与免疫力

 

免疫力这个词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这几年以来,“免疫力”这个词也已经被大家挂在了嘴边。

 

但免疫力究竟是什么?

 

免疫力和人类的健康是什么关系?

 

如何去调整自身的免疫力?

 

网上的信息纷繁错杂,到底怎么理解才是正确答案?

 

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科普教育杰出人物获奖者张文宏教授,以及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郭清教授,请两位教授共同揭开免疫力的“神秘面纱”。

 

 
 

 
 

 

01

免疫力概念的解读

在面对新冠病毒这一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于预防或治疗疾病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今天的第一个话题想和两位教授共同探讨“免疫力”究竟是什么?

 

张文宏教授:

关于免疫力,大家感觉都知道,但是如何去定义免疫力,事实上又很难,谈到免疫力,首先需要搞清楚“免疫”是什么意思。

 

郭清教授:

中医里的“疫病”指传染病,免疫就是“避免瘟疫”,再加个“力”字,就是有关这方面的力量。就免疫力这个概念本身,中西医之间有了沟通交汇,一种传染病暴发,为什么有些人会得病,而有些人不会?于是人们认为,中医提到的“正气”可以阻挡患病。

 

从西医来讲,我们谈谈全世界第一次对免疫力的认识。第一届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发现白喉的抗毒素血清,临床实践证实,得过白喉的人的血清可以抵抗该病。之后,在免疫学发展过程中又发现很多细胞和免疫力有关,科学家尝试将免疫力诱导出来,因此产生了疫苗,其理论和应用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

 

张文宏教授:

刚才郭老师讲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中国在明朝的时候尝试将那些得过天花、即将痊愈病人的痘痂研成极细粉末吹入健康儿童体内,以达到种痘预防天花的目的。中医对此叫以毒攻毒,诱发正气,而这里其实就是诱导免疫力

 

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是英国的一位临床医生,他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观察,为什么有些人会得天花,有些人不会得?我们知道肯定是免疫力不同,但是问题又来了,免疫力从何而来?18世纪末的时候,爱德华·詹纳发现有一种公认的说法:牛痘也可以传染给人,但患过牛痘病的人,不会再感染天花。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调查研究,发现牛痘的免疫力与天花的免疫力有交叉,于是利用牛痘诱导了对天花的免疫力,直至人类彻底消灭了天花。

 

主持人:可以说,无论从中医的角度还是从西医的角度,对免疫力的研究都有着殊途同归的看法。听了两位专家的介绍,我理解:在人类数万年的生存和繁衍的过程当中,我们虽然生活在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中,但实际上这个环境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机。正是因为我们有了免疫力的保护,才能够繁衍进化至今

 

02

 免疫力和疾病的关系

主持人:刚才两位教授是从中医和西医两个不同的角度,又殊途同归地解读了免疫力的概念。下面我想和两位教授探讨另一个大家普遍比较关注的话题,也就是患病率非常高的慢性病和我们的免疫力之间是否也存在着某种关联?

 

免疫力和很多疾病都有关系。比如有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发展为重症,有的症状很轻,这就是自身免疫力的差异。容易发展成为重症的患者,普遍年纪偏大,或患有糖尿病、肿瘤、肥胖等基础疾病,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削减了自身的免疫力。

 

人体的肿瘤细胞是由于正常细胞突变而来的,但是正常的免疫系统会在早期识别肿瘤细胞并将其吞噬,或者将异常细胞控制起来,这被称作免疫监视。此外,除了传染病和肿瘤以外,还有一类疾病与人体的免疫调节有关系,叫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类疾病一般由于自身免疫功能较强所引发。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炎症性肠病(IBD)、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有这类疾病的人免疫调节存在异常,他们既对新冠病毒易感,又因为免疫力太强导致免疫细胞攻击正常细胞。

 

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免疫系统的平衡状态,免疫力太低不好,太高也不好需要了解什么情况下会生病,然后再去除生病的原因,比如乙肝病毒感染。全世界肝癌病人有一半在中国,但临床发现,很多人诊断乙肝病毒携带的时候,肝功能是正常的,如果忽视这一情况,等到发展成为肝癌,治疗机会就大大降低。这就是神医扁鹊提出的“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

 

主持人:刚才提到中医治未病,我在思考,人们日常生活中会有这样一种状态:有时候工作压力比较大,或者是情绪有一些波动时等精神上受到压力时,会感到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做一些相应的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这样认为我是健康的,拿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十大标准对照,却也没有达到健康的状态,这样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不是与我们的免疫力有相应的关系?

 

这就是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的状态就是还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在疾病形成的过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身体反应是非常灵敏的,我们会觉得不舒服,这种不适感可能会在免疫力检测中得到反映,比如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及活性降低,但这种指标的反馈不太显著,需要定期检测评估、长期监测免疫力。

 

但是,人一旦患上疾病,我们会发现免疫指标的变化异常显著,比如新冠患者的免疫细胞水平,特别是淋巴细胞会大幅下降,这是机体的免疫力受到巨大打击的表现。但反过来想,在患者患病之前,这些淋巴细胞或者其他指标,是不是已经出现了功能方面的不良状态?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评价的10个方面来考虑,健康的人占15%左右,疾病状态的人也占15%左右,亚健康状态的人占比高达70%。

 

临床医学强调“三早”,是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健康管理也有“三早”:第一是早筛查,面对全人群的早筛查,主要是筛查健康风险,是否存在高危因素;第二是早评估,这个评估应该是多维度的评估,首先是指标层面评估,比如免疫力检测,检测各类免疫细胞水平,还需要从生活层面评估,因为慢性病大多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第三是早干预,进行系统多维的评估之后,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危险因素干预。这样做,我们可以较早地发现疾病并尽早干预。

 

03

免疫检测与健康管理

主持人:从两位教授这一轮的对话过程中,我觉得有个词特别值得关注,就是“测量”。刚才张教授提到体检的时候可以去进行免疫力评测,是否能够这样理解,像我们可以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那样,我们是不是也有一些手段可以用来评估免疫力状态?刚才二位提到一个词叫做动态平衡,免疫力在什么情况下会达到动态平衡?

 

从早筛查这个角度,我们希望引入科学的筛查手段。筛查分为几个级别,首先是一级筛查,是指人人普遍享有的筛查方法,在这里需要着重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可以免费或支付较低的费用,提示个体存在的健康风险。其次是二级筛查,借助现代仪器设备进行检测,比如抽取外周血进行免疫细胞的检测,如果个体的检测结果不在正常区间范围内,可提示存在风险,进入三级筛查。三级筛查需要针对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筛查。筛查后进行健康促进,根据个体的健康风险提供科学的干预方法,有的放矢。

 

就免疫力而言,由于指标范围较广,对全人群进行免疫力检测时可以分级分重点进行,根据不同因素,比如容易感染的或者有肿瘤风险的,应该对其免疫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主持人:刚才两位教授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普适性的检查和个性化的检查,那么我们是否有一些相对普适性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免疫力状态的调整?

 

比如我们刚提到的免疫力指标,如果临床医生发现有一些迹象可能提示个体的免疫力状态存在问题,会有非常全面的评估跟进。我们强调关注系统性的健康管理,出现亚健康和疾病状态的时候进一步精准检测,这时医生会作出判断,做到早期干预。

 

本文为转载内容,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删除。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更多资讯

友情链接:

广州普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

400-6285-528

广州总部电话:020-3881-4624
邮箱:gzpurui@gzpurui.onaliyun.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894号天河科贸园B2栋305室

  •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1  广州普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66433号